宝鸡智慧钛谷服务平台,欢迎您!
新闻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最新报道

全部最新报道列表

  • 宝鸡市再添一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日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印发第29批新认定及全部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名单的通知》,我市陕西长岭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榜上有名。至此,我市已有7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企业技术中心,是指企业根据市场竞争需要设立的技术研发与创新机构。国家根据创新驱动发展要求和经济结构调整需要,对创新能力强、创新机制好、引领示范作用大、符合条件的企业技术中心予以认定,并给予政策支持,鼓励引导行业骨干企业带动产业技术进步和创新能力提升。  据了解,近年来,长岭电子科技公司大力实施“科技兴企”“人才强企”双战略,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同时,先后与西安交通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开展合作,实现了产品的升级换代,其中一批重大科研成果获省、部、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和国家发明专利,成为行业的领先企业。当前,这家公司正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积极发挥技术创新示范带动作用,为我市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详细】 2023-03-02
  • 国家高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

      近日,从科技部火炬中心传来消息:据初步统计,今年1至9月,173家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3万亿元、营业收入36.1万亿元、出口总额3.7万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2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8%、6.6%、8.2%和9.6%。  建设国家高新区,是党中央在推进国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国家高新区发展建设,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先后20余次到国家高新区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新区是科技的集聚地,也是创新的孵化器。看一个高新区是不是有竞争力、发展潜力大不大,关键是看能不能把‘高’和‘新’两篇文章做实做好。”  “目前国家高新区总数达173家,较2012年增加84家;依托66家国家高新区建设23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比2012年增加20家。”科技部成果转化与区域创新司副司长吴家喜告诉记者,十年来,国家高新区牢记总书记嘱托,坚持“高”“新”定位,坚守“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初心使命,立足新发展阶段,在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上取得实质进展,持续推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支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十年来,国家高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持续支撑国民经济健康良性发展,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国家高新区园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5.4万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5.3万亿元,增长2.8倍;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从2012年的10.1%增长至2021年的13.4%,提高了3.3个百分点;2021年,国家高新区以全国2.5%的建设用地创造了13.4%的GDP。  十年来,国家高新区内企业营业收入增长超过2.9倍,净利润增长超过3.4倍,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国家高新区数量从2012年的54家增长至2021年的97家。  ——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重要力量。  十年来,国家高新区内企业坚持向创新要活力,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集中开展“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诞生了大量的前沿创新成果,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高新力量”。  国家高新区R&D经费投入十年增长了3.7倍,2021年首次超过1万亿元,占全国企业R&D经费投入的48.2%;国家高新区的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十年增长了6.4倍,从2012年的不足2万家,增长至11.5万家。国家高新区企业发明专利有效量占全国的比重从2012年的29.5%上升至2021年的44%。  十年来,国家高新区在量子信息、高速铁路、北斗导航、国产大飞机、5G通信等国家战略性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参与蛟龙号研制、神舟十四号发射、新冠疫苗研发等一系列国家重大科技任务。第一枚人工智能芯片、第一颗量子通信卫星等许多第一,均诞生在国家高新区。承担国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科研攻关项目”的58家企业中超过2/3为国家高新区的企业,其中13家牵头企业有12家位于国家高新区内。  ——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重要载体。  十年来,国家高新区持续构建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  国家高新区积极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经济产业,不断推动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六大类高技术制造业中有5类占全国比重超过30%,中关村新一代信息技术、武汉东湖光电子、张江集成电路、天津风能产业的规模分别占到了全国的17%、50%、35%和30%。  华为、腾讯、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锐意创新,成长为世界一流企业;大疆、科大讯飞、海康威视等科技领军企业厚积薄发,科技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显著提升。高新区诞生了超过半数的“中国生物医药百强”企业,90%的“中国互联网百强”企业和67%的科创板上市企业,培育和集聚了全国35.9%的科技型中小企业、36.2%的高新技术企业。  ——集聚创新创业资源的重要阵地。  十年来,国家高新区持续集聚创新创业要素,优化和完善创新创业环境,创新创业创造已经成为国家高新区的价值导向和生活方式,成为构建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小雨林”。  国家高新区聚集了43%的国家备案众创空间、56%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972家科技企业加速器,构建了完整的创业孵化链条。  国家高新区集聚了9469家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和6759家科技金融服务机构,是我国天使投资、风险投资最活跃的地区。  截至2021年底,国家高新区集聚各类大学超过1200所,研究院所4400余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全国重点实验室以及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级平台占全国数量均超过半数以上。  ——吸纳高水平创新人才的重要渠道。  十年来,国家高新区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观念,不断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2021年,国家高新区企业从事研发活动人员563.6万人,是2012年的2.5倍,每万名从业人员中研发人员全时当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2倍。  十年来,国家高新区从业人员中本科以上人员占比从30.3%增长至40.9%,吸纳高校应届毕业生数量从2012年的47.2万人增长至2021年的80.0万人,国家高新区企业在促进高质量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开放创新合作的重要平台。  十年来,国家高新区坚持向开放要竞争力,不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合作与人才交流,主动集聚和利用全球创新资源,深度融入全球创新链条,参与全球创新体系。  十年来,国家高新区出口总额占全国货物和服务出口的比重从18.3%增长至21.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高新区出口比重从49.8%增长至62.0%。  2021年,高新技术企业吸引外籍常住人员4.7万人,吸纳留学归国人员21.1万人,分别是2012年的1.02倍和2.8倍。超过77%的国家高新区出台了国际化政策,积极开拓和利用国际市场,国家高新区设立的境外研发机构超过2200家,较2012年增长4.6倍。  “创新无止境,前景更光明。”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李有平表示,国家高新区将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战略目标,聚焦“四个面向”,加快建设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创新高地,争当新时代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为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高新”力量。

    【详细】 2022-12-01
  • 打造世界钛都·中国钛谷——宝鸡加速建设世界一流钛及新材料产业基地

    2022-06-21
  • 前七个月—— 宝鸡高新区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9亿元

    近日,记者从宝鸡高新区获悉,截至7月底,宝鸡高新区今年确定的10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9.03亿元,投资完成率62%。其中,50个省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9.15亿元,投资完成率64.4%,超序时进度6个百分点。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宝鸡高新区把“抓项目、稳投资”作为中心工作来抓,坚持超前谋划,共确定重点项目100个,总投资708.2亿元,年度投资143.6亿元。其中,省市级重点项目50个,总投资388.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91.8亿元。瑞通电器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EMC电感线圈/滤波器生产项目,在企业取得土地产权后,仅用不到一周时间就拿到了宝鸡高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颁发的高新区《建筑工程基础施工许可证》,项目拿证当天就破土动工。这是宝鸡高新区一心一意抓项目,全力以赴稳投资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为保证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今年宝鸡高新区紧盯项目建设关键环节,增强服务意识,强化要素保障,强力推动项目建设。区上推行重点项目领导包抓制度和专班推进制度,包抓领导、包抓部门定期前往项目现场,进行督促检查,了解项目建设进度和存在困难和问题,多部门协商帮助协调解决,推动项目快建设、早见效。同时,不断强化重点项目推进服务,对重大项目坚持特事特办、急事快办,容缺审批,不设前置条件。各职能部门对于项目所需的土地、环评、稳评、能评、设计等前期手续优先审批,限期完成。记者:鲁淑娟来源:宝鸡日报

    【详细】 2022-08-12
  • 宝鸡高新区稳经济若干政策措施

    为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指示,进一步提振发展信心,推动经济稳定增长。结合高新区发展实际,特制定本政策措施。一、抓实项目扩投资1.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深化重点项目领导包抓和月调度机制,加快中国钛谷钛及新材料产业园等总投资708.2亿元、年度投资143.6亿元的100个年度重点项目建设。对列入重点项目序列的产业项目,在计划时间内开工建设、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并在国家统计网按月填报数据的,按照年度完成实际固投数额,给予1-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2.开展全员招商引资。围绕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城市扩容等领域,开展全员招商。对引进产业链重点项目和企业到高新区投资建设的“引资人”,经综合评估按照实际固定资产投资额的1-2.5‰给予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奖励。对专业招商代理公司招引的项目,按照“前期服务费+实际固投奖励”的模式给予奖励。3.扎实做好项目谋划。深入学习研究国务院稳经济33条政策措施,聚焦优势产业、乡村振兴、城市品质提升、生态治理、科技成果转化等,开展中央预算内、专项债券等各类项目谋划,建立重大项目库,形成接替有序、梯次推进的项目储备格局。4.加强项目入库纳统。定期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统计业务培训,强化入库纳统业务指导,对交通、水利、林业、工业企业小型技改、医院学校设备购置等投资项目全面排查,依规纳入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二、激发活力稳工业5.鼓励企业扩大生产。支持工业企业在落实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措施的前提下,科学调度产能,开足马力生产。对2022年上半年产值同比增速超过8%的工业企业,给予2-1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6.鼓励企业技改扩能。抓好吉利新车型技改扩能等年度工业技改项目实施,鼓励支持企业实施新一轮技改。对当年纳入高新区固定资产投资库、且投资规模500万元以上的产业技改项目,按设备实际投资额的3%,给予最高不超过1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技改投资规模超过1亿元的,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7.鼓励适当减免房租。对承租区属国有资产生产、办公、研发用房的孵化企业2022年度免收1个月房租。支持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孵化载体对在孵企业适当减免租金。对在疫情期间为企业减免租金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各类载体,在政策奖补时予以支持。鼓励写字楼、商场、商业综合体、专业园区等非国有物业业主与租户协商免租、减租、缓租。8.鼓励企业入规纳统。对2022年上半年新纳入规上工业企业统计的新投产企业、规下转规上企业,给予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三、多措并举促消费9.支持开展户外经济。允许具备条件的大型商贸企业、商业步行街、商业综合体利用门前广场、街区等户外空间,在划定区域落实防疫措施的前提下,有序开展户外促销、休闲体验、露天集市等外摆活动,并适当延长营业时间。10.支持开展大宗商品“三进”活动。在符合疫情防控条件下,鼓励汽车、家电销售等大宗商品经营企业进广场、进社区、进农村开展展销促销活动。对2022年上半年销售额同比增速超过15%的限上企业,给予2-5万元的一次性奖励。11.支持促进汽车消费。鼓励有条件的商业综合体联合汽车销售商开展新能源汽车促销活动,释放消费潜力。6月份发放100万元专项汽车消费券,用于高新区限额以上汽车销售单位开展促销活动。12.支持其他形式促销活动。支持辖区商贸企业在符合疫情防控条件和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类促销活动。对2022年上半年新纳入统计的限额以上商贸企业(包括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不含三年内退出的企业),且存续时间三年以上的,给予3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四、强化保障稳就业13.保障大学毕业生就业。对中小微企业年内招用2022年度高校毕业生,签订1年以上(含1年)劳动合同并缴纳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按每人20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对见习单位接收毕业生及失业青年见习且留用率不低于50%的,按留用人数对见习单位给予每人2000元的一次性见习留用补贴。14.鼓励开展职业介绍。对依法行政许可、注册登记的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向脱贫劳动力、登记失业人员和农民工提供免费职业介绍服务,且脱贫劳动力、登记失业人员和农民工与用人单位或劳务派遣公司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或就业协议的,可按实际介绍就业人数享受职业介绍补贴,每人每年补贴500元。15.保障低收入群体稳岗就业。对人社部门认定的村镇工厂,每吸纳一名脱贫劳动力就业且签订不低于一年期限劳动合同的,给予1000元的一次性岗位补贴;村镇工厂吸纳脱贫劳动力人数不低于其员工总数的,对其生产经营场地租赁费、水电费按不超过实际支出额50%的标准给予补贴,补贴期限2年。对人社部门认定的就业帮扶基地,新吸纳脱贫劳动力和农村低收入劳动力就业,并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或劳务协议的,按每人200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一次性就业奖补补贴,每年累计最高不超过30万元。16.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和阶段性社保费缓缴政策。对不裁员或少裁员的企业给予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大型企业按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30%返还,加大对中小微企业支持力度,返还比例由60%最高提至90%。对2022年一季度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无力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企业可申请缓缴工伤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缓缴期限不超过六个月;对餐饮、零售、旅游、运输行业的参保企业纳入重点支持范围,缓缴期限不超过一年。五、切实保障粮食安全17.实施粮食产能补贴。鼓励区内种粮农民、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加大粮食种植面积。对去年未种玉米今年夏收后扩种玉米的补贴50元/亩;对今年夏天扩种大豆(黄豆)的补贴20元/亩。18.做好政策性涉农保险补贴。鼓励区内农民、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加大农业保险投保力度,对2022年5月至12月期间投入农业保险单成功的小麦、玉米补贴12元/亩;设施农业补贴280元/亩;能繁母猪保险补贴54元/头;奶牛保险补贴360元/头;育肥猪保险补贴36元/头;花椒保险补贴25.2元/亩;猕猴桃保险补贴48元/亩。按照保险单直接予以抵扣。六、落实落地财税金融政策19.落实好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对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以及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6个行业企业可自2022年4月纳税申报期起,按月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退还增量留抵税额。对符合条件的微型企业、小型企业、中型企业以及大型企业,分别可自2022年4月、5月、6月纳税申报期起,按月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退还存量留抵税额。20.降低融资担保费率。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进一步扩大中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支持覆盖面,对2022年我市国有融资担保机构对高新区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担保金额,较上年新增部分按照0.5%标准予以补贴,单户补贴不超过5万元。21.鼓励金融机构信贷支持中小微企业。创新金融服务助力企业纾困解难,进一步降低中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2022年我市各金融机构分行层面,对高新区中小微企业表内贷款新增20%以上且贷款利率低于上年平均水平的金融机构,给予每家10万元奖励。22.深化金融机构助企服务。充分运用“国开行资金合作计划”针对高新区产业特点,加大投放资金力度。开展常态化融资对接活动,搭建好政银企融资信息沟通桥梁;引导国内实力投资机构来高新区参与企业股权投资,打开企业权益融资新通道;引导金融机构结合高新区产业特点优化产品方案和信审模式,满足区内企业在供应链金融、项目研发、技术创新方面融资需求。七、持续优化发展环境23.推进市场主体登记便捷化。优化提升预约登记、延时服务、登记导办、限时办结、扫码办事等措施,推动各类市场主体登记“就近办”“网上办”“马上办”“一次办”。24.加快项目审批手续办理。进一步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简化优化审批流程,开通“绿色审批通道”,重大项目专班推进,全程帮办代办,确保项目早开工、早见效。25.全力协调解决实际问题。持续深化联企帮扶机制,开展政策大宣传、企业大走访活动,及时发现解决企业实际困难问题,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健康发展。26.做好政策兑现落实。贯彻落实好中省市各领域出台的稳经济、稳增长政策措施,继续执行《宝鸡高新区创新驱动促进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宝鸡高新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帮助工业商贸企业纾困解难若干措施》。与本政策措施重叠的,按最优政策执行,不重复享受。本政策适用于在宝鸡高新区范围内工商注册和税务登记的企事业单位、服务机构,自发布之日起执行,有效期至2022年12月31日。

    【详细】 2022-06-01
  • 我市轻合金材料及其数字化智能铸造技术创新中心投入运营

    近日,由宝鸡高新区与国防科技工业(西北)特种制造技术研究应用中心共同组建的轻合金材料及其数字化智能铸造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轻合金中心”)正式投入运营。据悉, 轻合金中心致力于促进宝鸡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填补在大型钛构件高水平精铸生产能力方面的空白,满足宝鸡汽车产业中新型变速器和离合器壳体等大中型铝合金近净铸件对高精度和高质量的需求,并在试制、生产过程中提供技术支撑、产品配套和创新应用示范。建设两年多来,轻合金中心坚持“软硬”两手抓。硬件方面,争取各类支持资金112万元,完成对大数据计算中心,3DP制造单元,高温、钛合金研发和精密成形单元等的建设和交付。软件方面,积极加强科技合作。与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介万奇教授课题组合作,获批国家发明专利1项,申请发明专利1项;联合锦州利德、山西运能等单位,研制出一台ZGY-50高温合金真空熔炼及调压成形设备,填补我国行业领域的空白;与宁夏共享合作,以3DP制造单元为平台,为法士特公司、雷格讯公司等域内外铸造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研制支撑。下一步,市科技局将集聚创新资源,推动轻合金中心在核心技术攻关、成果转移转化、专业服务能力等方面展现更大效能,为宝鸡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更多科技支撑。

    【详细】 2022-05-07
  • 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连续管刷新纪录

    2月21日,中国石油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成功下线了国内首盘长度8500米、直径44.45毫米、壁厚3.68-4.8毫米、钢级 CT130超高强度变壁厚连续管,再次刷新国内单盘长度、壁厚跨度最大超高强度连续管纪录,标志着我国连续管制造技术实现了新的飞跃。近年来,随着国内深层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不断加大,超深井、超长水平井、超高压作业对连续管强度和长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依托国家石油天然气管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技术、人才优势以及十余年来历练的制管技术,持续加大科技研发力度,不断自我突破,此次CT130级高强度变壁连续管攻克了壁厚范围跨度大、径厚比小对制造工艺造成的难关,经过近7小时连续稳定生产,打造出国内首盘8500米、CT130钢级超高强度变壁厚连续管。经检测,产品各项性能均符合标准要求。

    【详细】 2022-02-23
  • 引导载体高质量发展 加快培育科技型企业——宝鸡高新区出台科技企业孵化载体认定管理办法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加强科技企业孵化载体的建设和管理,优化孵化功能、增强孵化能力、提升孵化绩效,促进孵化载体高质量发展,近日,宝鸡高新区制订印发了《宝鸡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载体认定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 高新区科技创新局负责同志介绍,相比2016年出台的《宝鸡高新区小微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认定管理办法》,这次出台的《办法》,进一步明确了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飞地孵化器的认定、管理、考核、支持等内容,使得支持范围更广泛、考核激励更量化、引导方向更清晰。 据悉,《办法》对标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评价指标体系3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参考其他地区政策措施,形成8部分31条覆盖孵化载体全链条的孵化载体认定管理办法。《办法》出台后,宝鸡高新区将定期组织孵化载体认定、绩效考核。对区内新认定的孵化载体,给予最高50万的一次性奖励;列入高新区孵化载体名单的,年度考核后,给予最高50万的运营补贴。 下一步,宝鸡高新区将推动《办法》落地见效,努力建设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两链融合“促进器”,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创新型企业孵化体系,聚集更多创新资源、培育更多创新型企业,为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详细】 2022-01-11
  • 新增产值75亿元!宝鸡今年72个工业技改项目建成

    老企业适应新时代,旧工艺有了新变化,工业技改可谓企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今年以来,全市计划建成的91个工业技改项目已有72个建成,预计新增产值75亿元,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34.5%。钛及钛合金产业是宝鸡市的优势产业,科技新城中国钛谷钛及新材料产业园就是今年的技改项目之一。记者日前在项目现场看到,6栋漂亮大气的标准化厂房已经建成投用,入驻的企业正在进行生产。“集中化、统一化的管理,解除了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一位企业负责人说,企业进入园区发展,原材料、生产成本、产品运输各方面都比以前节省,而且将上下游产业链企业集中起来便于共同发展。“该项目今年1月开工建设,目前一期已经基本完成,二期正在加紧建设中。”市工信局相关同志介绍,该项目着力为全市钛及钛合金等新材料加工制造企业提供从孵化创业到研发生产的全方位服务,助推打响“中国钛谷”品牌。位于金台区大庆路的宝鸡机车检修厂,今年启动了总投资3亿元的技改项目,不仅新建互换配件存放库、职工文体中心,扩建部分车间厂房,还对污、废整治达标环节设施进行了改造提升,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自动化生产线省时省力,机器人“上岗”提高效率,精准化生产提升品质……一个个工业技改项目,为宝鸡市高质量发展催生了新动能。据悉,目前海鹰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园子沟综采工作面设备智能化改造等72个项目已建成,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详细】 2021-11-17
  • 抓项目 、扩投资、优环境——高新区召开稳增长工作调度会

    11月5日,宝鸡高新区召开稳增长工作调度会,对经济增长、项目建设、营商环境等工作进行安排部署。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唐立军主持会议并讲话。 为进一步落实省、市稳增长工作会议精神,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决定,从11月起,建立高新区稳增长周调度会议制度,对高新区稳增长工作中存在的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工业产业、营商环境等四类问题实行清单化管理,由经济发展局、投资合作局、工信商务局、行政审批服务局等4个行业部门牵头抓总,每周汇报工作完成情况,区级分管领导点评研判,提出明确要求,集体研究问题举措。 会上,经济发展局、投资合作局、工信商务局、行政审批服务局主要负责同志汇报了今年工作开展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措施。会议强调,全区上下要清醒地认识到稳增长工作的重要性、严峻性、紧迫性,把稳增长放在当前工作首位,坚定信心,咬定目标,奋力冲刺,尽最大努力保任务、争先进、作贡献;要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积极谋划项目,完善基础设施,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要精准研判形势,找准问题差距,坚定工作信心,迅速补齐短板,切实把稳增长保预期各项工作落细落实;要加强部门协作,共同发力,形成协同效应,推动各项工作高效开展;要处理好“六稳”“六保”和其他工作的关系,精准抓好安全、环保、防疫等工作,助力高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周良、魏宗焕、谭荣盛,各相关部门、支撑服务机构,各区属国有企业,各镇主要负责同志以及综合保税区事务中心分管领导等参加会议。

    【详细】 2021-11-16